当前位置: 首页  公示公告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6年报考指南

作者:发布时间:2016-05-23浏览次数:126

咨询电话:028-87720519

网址:http://energy.xhu.edu.cn

◎教授、副教授23人。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91%

◎国家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点,动力工程及水利工程领域硕士点。

◎四川省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体及动力机械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工程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

◎四川省行业协同创新中心:泵

◎四川省科研创新研究团队:流体及动力机械

◎四川省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

◎四川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水电工程

◎四川省人才培养基地: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国际研究中心:西华大学-Andritz国际水力机械研究中心

◎实验条件:拥有5500余平方米专业实验中心;装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近1000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

◎科研情况: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等重点科技攻关及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校本部

专业方向1:水力机械及工程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为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培养具有水力机械及系统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设计、制造、产品研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及职业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核心课程:流体力学及叶栅理论、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水力机械(水轮机、泵)原理及水力设计、水力机械CFD技术及其应用、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水力机械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电站电气设备、水电站继电保护、水电站计算机控制及自动化、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水力机组安装检修、水电站机电运行与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水电、火电、风电、核电、油气化工等)相关企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管理、研究、教学和营销工作。

 

专业方向2:汽车发动机

培养目标: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接受现代工程教育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及汽车发动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控制、燃料、燃烧与排放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基本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汽车发动机设计、制造、研发、应用以及营销管理等相关工作。能在汽车及相关行业具有就业竞争优势,具有国际视野以及国际竞争和合作能力。

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电工及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试验技术、汽车及发动机制造工艺学、发动机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发动机及零部件企业从事发动机产品设计、试验、研发、制造的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

备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生报到后分上述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其中水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学生由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培养,汽车发动机专业方向学生由学校汽车与交通学院培养。

 

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校本部

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管理

培养目标:面向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水工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水工建筑物及水电站建筑物等设计能力,具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和治河防洪的管理能力,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水电工程测量、水力学、土力学、水工结构力学、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利工程导论、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土木工程等行业的设计院、工程局、水务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技术、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