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特邀新疆大学卢浩教授在1A321会议室为我院研究生作题为“计及电-氢-碳协同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的学术报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卢浩教授首先介绍了双碳目标的国际背景,讲述了世界各国碳中和战略目标,尤其是我国的30-60双碳目标。随后,他以新疆地区作为典型代表,分析了该地区的能源及矿产资源优势,新疆的多能互补系统协统机理和实现路径对全国的多能互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疆也面临着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人才短缺等的巨大挑战,进而提出了新疆双碳科技需求,即煤炭方向,燃煤发电的灵活智能和清洁转化,采用CCUS技术-低能耗CO2捕集技术间接的节能减碳。最后,他详细介绍了多能互补技术包括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和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研究意义。
报告人简介:卢浩,新疆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新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斯坦福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90余篇,JCR一区论文80余篇,论文引用次数3000余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EI收录及中文期刊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国际PCT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撰写碳中和综合能源领域专著1部。担任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和中文核心期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担任国际多相流大会(ICMF)、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CAE)、国际能源与环境大会(ICEE)、国际能源与环境工程大会(CFEEE)的分会主席(Session Chair),国际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大会Workshop主席,荣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发明协会成果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